创会会长李江帆教授应珠海市香洲区委组织部邀请前往香洲区讲课
来源:
|
作者:网管中心
|
发布时间: 2018-04-24
|
2502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江帆教授应珠海市香洲区委组织部邀请,2018年4月20日在珠海市图书馆“香洲干部大讲堂” 为香洲区科级以上干部约二百多人作了题为《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专题讲座。“香洲干部大讲堂”是香洲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培训班,定期邀请专家来作专题报告,这次是首场报告会。
李江帆教授首先界定了实体经济概念。他认为, 实体经济指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所形成的经济。虚拟经济指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他澄清了几种误解。他指出,电商、互联网不是虚拟经济而是实体经济,第三产业也不等于虚拟经济。第三产业除了除金融证券市场和用来炒作的房地产市场部分,都是实体经济。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有针对性的,其实是批评一些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不发展实体经济,去炒房地产股票。所以,发展实体经济,并不是说不要发展第三产业了。
服务业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可以归结为发展生产服务业问题。接着,李江帆教授重点讲解了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化问题。
狭义生产服务指为工农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广义生产服务指为三次产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的服务生产要素。
按服务对象,生产服务可分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业提供的生产服务(第一产业生产服务),工业生产服务:为工业提供的生产服务(第二产业生产服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为服务业提供的生产服务(或第三产业生产服务)。
生产服务业的作用是为社会生产提供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从横向看,发达国家第一、二、三次业对生产服务的投入比发展中国家高。从纵向看,各国三次产业消费生产服务的比重将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根据我国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走势,参照发达国家情况,可以推断,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服务的需求将明显上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将逐步加强。
要充分认识三产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中间产品,促进工农业提高效率的功能。
针对把第三产业与生活服务业划等号的认识误区,要全面宣传第三产业既包括生活服务业,也包括生产服务业,既为居民提供服务消费品,也为三大产业提供服务型生产资料。
投资环境改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靠有效消费服务型生产资料。
因此,生产服务业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策源地。随着专业化分工深化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生产服务业的支撑。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是生产服务业初露端倪和密集发展地区,应作为生产服务的重点区域加以发展,带动后发一步的中西部、城镇和农村区域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从全国来说,我国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现阶段发展生产服务业应以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为重点。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推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向上游服务和下游服务环节拓展,促进制造业升级,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发展。
从重点区域来说,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正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涵义:制造业为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投入服务化:制造业在生产经营中倾向于较少投入实物要素,较多投入服务要素,如设计、研发、金融、管理、信息、物流、分销、维修、客服、回收等服务。
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思路,一是提高认识:生产服务业作用、地位、趋势;二是抓住重点:在三种类型生产服务中,重点抓工业生产服务;在三个层次生产服务业中,着力发展外围层,重点发展核心层,促进工业名牌向服务名牌拓展。三是讲求效率:内部化还是外部化:效率决定。四是强化输出:向外输出服务产品。
李江帆教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彩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