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手机站二维码
目前位置:
创会会长李江帆教授等所著《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受到高度评价
来源: | 作者:李新家 | 发布时间: 2018-08-20 | 1905 次浏览 | 分享到:

生产服务业研究的里程碑成果

  ——评李江帆教授等著《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

  由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获得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30多位团队成员经4年多努力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11JZD023)最终成果《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作为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拳头产品,于2018年5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重磅推出。

  该书按照“发展规律—比较诊断—滞后成因—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区域布局—发展对策”的思路构建总体框架,依据生产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理论分析与国际经验,对中国生产服务业作比较研究和“诊断”,找出滞后发展原因,确定加快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对策。其前沿性和创新性表现在:

  1.科学界定广义生产服务业概念并据此对生产服务业作全面分析。从第一产业生产服务、第二产业生产服务、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三个方面对生产服务业作科学界定,明确指出生产服务是在三次产业生产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过程中被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服务,并按服务对象,全面分析生产服务业。本书在透彻、深刻和全面地分析生产服务业概念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具有创新性。

  2.从体制内部揭示阻碍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深层因素。以往学术界依赖文本数据的学理探讨,聚焦产业或产业链,对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作了不少研究。本成果借助长期承担全国各地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有利条件,本着应用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跳出文本统计数据局限,深入实地进行走访调研、探索第三产业发展规律,从片面政绩观、工业化惯性、多头管理、忽视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揭示有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主导生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或体制障碍,为从深层次上扫除阻碍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障碍提出对策建议。

  3.根据广义生产服务概念,提出立足我国实际,具有前瞻性的生产服务业发展战略定位:在全国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在特大城市拓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在农村和城镇地区着力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服务业。这既考虑了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的实际,又体现了未来发展将引起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比重的上升趋势,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的实际,为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提供新思路和政策方向,对我国步入服务业占主体经济新常态后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同类研究中表现出具有超前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4.提出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从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两个方面提出了 “优先发展主导性生产服务业,大力拓展控制性生产服务业,扶持发展支撑性生产服务业”的战略定位; 结合“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提出了打造国家级生产服务业中心、国家级综合型生产服务业基地、跨境生产服务业战略节点、自贸区生产服务贸易基地等战略构想。这在生产服务业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5.提出生产服务业为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要加快信息化步伐。要消除某种程度上把国民经济信息化看成是“工业的故事”、信息化与服务业和农业无关的片面观点,推动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服务业信息化同时并进。在深化工业信息化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和服务业信息化的研究。服务业对信息技术的吸收能力更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信息化的拉动力更大,在很大程度上,信息化是“服务业的故事”。本成果对发达国家服务业信息化导致的生产服务供求状况、投入和产出状况的变化进行分析,揭示服务业信息化的特征和规律,明确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点领域,把服务业的信息化作为加快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对策,提出生产服务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战略。这就抓住了生产服务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的重要问题。

  6.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生产服务业必须走融合发展道路,以产业融合发展观引导生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在产业融合中,服务业内部行业、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引起与经济服务化、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发展,对生产服务业起着促进作用,并引起产业经济的一系列变革。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树立产业融合发展观,改变单一产业思维,用创新性思维树立大产业观念、注重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生产服务业发展不能脱离服务对象盲目空转,要有的放矢,要与所服务的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不能将服务业与制造业对立起来,不能为了追求政绩、地方财税、GDP增长、应付上级任务片面发展制造业或生产服务业。这是对我国在发展生产服务业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的针对性强、有新意的论点。

  7.关注国际分工大背景下生产服务业的供求平衡和国际合作,提出“以制造业出口带动生产服务输出,以生产服务输出促进制造业出口优势和效率”的发展思路。把加快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纳入全球大市场环境下进行研究,在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研究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把国际分工与合作引入国内产业研究,这与在封闭系统中研究生产服务业发展,从而屏蔽国外产业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和服务产品的国际流动相比,更具科学性、创新性。

  (作者李新家 系广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中宏网,原文链接http://m.zhonghongwang.com/show-257-105265-1.html